帮你快速找医生

基本信息

  • 科室: 皮肤科 
  • 别名: 松皮癣 蛇虱 脓疱型银屑病
  • 症状: 溢泪 无汗 外阴病变
  • 发病部位: 暂无
  • 多发人群: 男性多于女性
  • 相关疾病: 暂无

概述

银屑病(psoriasi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特征性损害为红色丘疹或斑块上覆有多层银白色鳞屑,好发于四肢伸侧、头皮和背部,严重皮损可泛发全身,并可出现高热、脓疱、红皮病样改变以及全身大小关节病变。 

病因

银屑病的病因尚未阐明。银屑病的临床异质性及明显的多基因遗传方式表明诸多因素的联合作用参与其发生发展,其中主要有遗传因素、感染、紧张应激、药物等环境因素以及免疫因素等。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目前认为银屑病是一免疫介导的遗传性皮肤病。临床异质性及明显的多基因遗传方式表明,诸多因素的联合作用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现介绍如下:
1.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银屑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已毋庸置疑。人口调查、家族史、双胞胎及HLA研究均支持银屑病的遗传倾向。10%~80%的银屑病患者有家族史,平均30%左右;单卵双生胎中同时发病的占70%,而双卵双生的仅占23%;并且有家族史者发病早于无家族史者,父母同患的患者首次发病年龄早于双亲正常的患者。HLA系统中Ⅰ类抗原Al、A13、A28、B13、B17、B37和Cw6和Ⅱ类抗原DR7在银屑病患者中表达的频率高于正常人群,其中HLA-Cw6位点与银屑病的相关性最明显,携带此基因者发生银屑病的相对危险性为20%。银屑病的症状、类型与HLA关系密切。研究一致认为,HLA-A1、B13、B17、Cw6、DR7与寻常型银屑病相关,HLA-B27与关节炎型银屑病相关,HLA-A13、A17、A28与红皮病型银屑病相关,HLA-A13、B27与脓疱型银屑病相关。所有这些都提示银屑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性疾病,多个基因的作用累加达到一定的阈值,环境因素就能促发疾病的发生。
2.环境因素 双生子研究结果显示,同卵双生子的发病一致率并未达到100%,因此提示,仅有遗传因素不足以引起发病,环境因素在诱发银屑病中起重要作用。最易促发或加重银屑病的因素是寒冷、皮肤外伤、链球菌感染、紧张和某些药物。
(1)感染:感染一直被认为是银屑病的促发或加重的因素。15%~76%患者有感染促发史。急性点滴型银屑病常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1~2周内发病。一项对245名儿童期发病的银屑病患者研究显示:25%的患者在感染后发病,50%的儿童患者在上呼吸道感染2~3周后病情加重。Nlorlind报道53%的银屑病患者链球菌血凝集反应试验阳性,而性病患者的阳性率只有7%,其他皮肤病患者的阳性率是26%。发病前有咽喉部感染史的银屑病患者应用青霉素等抗菌药物治疗或扁桃体摘除后病情可好转。因而支持链球菌感染为本病常见的诱发因素。此外,卵圆形糠秕孢子菌、白念珠菌、皮肤真菌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也可能为其诱发因素。其机制可能是细菌毒素或及其代谢产物作为抗原成分,通过朗格汉斯细胞等抗原递呈细胞递呈给皮肤T淋巴细胞,使T淋巴细胞暂时性活化,从而释放众多炎症介质,表皮生长因子等,引起皮肤增生反应。也有认为银屑病是与角蛋白有交叉反应的链球菌M蛋白特异性T细胞介导维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2)精神紧张和应激事件:较多银屑病患者发病或病情加重前有明确的精神过度紧张、过度劳累、情绪抑郁等应激诱因存在。Farber等报道,精神紧张可使30%~40%的成年银屑病患者病情加重,儿童则高达90%。Farber等认为心理紧张等可使皮肤感觉神经释放P物质及其他神经肽增多,P物质可致银屑病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增殖,肥大细胞数量的增多及脱颗粒,引起银屑病患者中枢神经源性炎症。Narkkarinen最近发现神经组织与银屑病有关,P物质可能是银屑病再发的激发因素。
(3)药物:糖皮质激素长期系统应用后突然停药常引起银屑病的严重发作,锂剂、吲哚美辛(消炎痛)、抗疟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四环素类抗生素、抗血栓药及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均可导致银屑病样皮疹和诱发银屑病。这些药物可能是导致体内cAMP/cGMP、前列腺素E/前列腺素F等的比例失衡,致使皮损斑块中炎症介质二十碳酸类物质增多,引起皮肤角化不全,表现为红斑、鳞屑而致银屑病。
(4)其他:包括外伤、妊娠、分娩及哺乳内分泌变化等。“Koebner现象”由外伤引起,此反应与损伤性质无关。其机制可能是,轻微外伤使角质形成细胞释放出白介素-1α,从而触发炎症并激活皮肤T细胞,T淋巴细胞释放1型T细胞因子等致银屑病皮损的发展。部分女性诉妊娠期间皮损有所减少,甚至消退,提示女性激素可能也影响银屑病发展。
3.免疫因素 许多证据表明,银屑病是一种免疫介导性疾病,其中辅助T淋巴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起十分重要的作用,某些HLA抗原与银屑病的密切关系和在表皮增殖形成斑块前有单个核细胞的侵入,以及选择性细胞免疫抑制剂环孢素在治疗上的明显效果均表明银屑病是一种免疫介导性炎症性疾病。
(1)体液免疫:研究发现,银屑病患者血清中IgA、IgE、C3a、C4a含量均高于正常人,并且存在抗角质层抗体。此外近来研究显示,银屑病患者皮损局部和外周血中存在多种细胞因子的异常,如IL-1、IL-6、IL-8、TGFα、IFNγ、ICAM-1和TNFα等细胞因子表达明显增加,IL-10表达则显著降低。
(2)细胞免疫:抗原递呈细胞、角质形成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真皮血管内皮细胞等均与银屑病的发病相关。研究发现,银屑病皮损中真皮浸润绝大多数为T淋巴细胞,活化T淋巴细胞在银屑病皮损的形成及维持中起重要作用。活化的T淋巴细胞可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如IL-1、6、8、TGFα、IFNγ等),刺激角质形成细胞增生,促发并维持银屑病的病程。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辅助T淋巴细胞在银屑病发生发展中起主要作用。[收起]
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目前认为银屑病是一免疫介导的遗传性皮肤病。临床异质性及明显的多基因遗传方式表明,诸多因素的联合作用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现介绍如下:
1.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银屑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已毋庸置疑。人口调查、家族史、双胞胎及HLA研究均支持银屑病的遗传倾向。10%~80%的银屑病患者有家族史,平均30%左右;单卵双生胎中同时发病的占70%,而双卵双生的仅占23%;并且有家族史者发病早于无家族史者,父母同患的患者首次发病年龄早于双亲正常的患者。HLA系统中Ⅰ类抗原Al、A13、A28、B13、B17、B37和Cw6和Ⅱ类抗原DR7在银屑病患者中表达的频率高于正常人群,其中...[详细]

临床表现

根据皮损的特点,临床上银屑病分为四种类型,即寻常型、关节病型、红皮病型和脓疱型。
1.寻常型银屑病 是最常见的临床类型。初期典型损害为红色丘疹或斑丘疹,针头至绿豆大小,边界清楚,上覆多层银白色或云母样鳞屑,鳞屑容易刮除,刮除后基底可见一层发亮的淡红色薄膜即薄膜现象,继续下刮红斑表面出现小出血点,即点状出血,又称为Auspitz征(图1,2)。薄膜现象和Auspitz征为寻常型银屑病特征性表现。可缓慢扩大或融合成棕红色斑块,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皮损好发于四肢伸侧、肘、膝、头皮和腰背部。本病病程长,可持续数年至数十年,期间可反复发作。根据病情的发展,本病可分为进行期、稳定期和退行期。


(1)进行期:为急性发作阶段,新皮损不断出现,旧皮损持续扩大,炎症明显,可有同形反应,即Koebner现象,是指正常外观皮肤在创伤、抓伤、注射或针刺等刺激后发生与原发性疾病性质相同的皮损,一般在受伤3~18天出现皮损,因此抓痕或手术切口出现条状鳞屑性损害应考虑到银屑病的可能。
(2)稳定期:病变停止发展,炎症减轻,不发生新皮损。
(3)退行期:炎症消退,鳞屑减少,皮损缩小、变平、消失,遗留色素减退或色素沉着斑。除皮肤病变以外,甲病变亦是银屑病的常见表现,银屑病可能是最常伴有甲病变的疾病,银屑病患者一生中80%~90%有甲受累,指甲病变高于趾甲病变(图3,4)。银屑病甲病依病理学变化的部位不同而不同,常见表现为甲点状凹陷、纵嵴、沟、增厚、油滴现象、变色、剥离、裂片型出血、脆裂、脱落以及甲下角化过度、甲床肥厚等。甲点状凹陷、纵嵴和沟是由于银屑病累及甲母质所致,油滴现象、变色、剥离、甲下角化过度等是由于甲床病变所致。


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可有多种表现。①地图状银屑病:邻近小的损害互相融合,形成边缘呈地图状的斑块。②回状银屑病:损害向两侧扩展或数个斑块融合,形成迂回弯曲的斑块。③环状银屑病:损害中央消退或痊愈而呈环状(图5)。④钱币状银屑病:皮损较大呈圆形扁平斑块,状如钱币。⑤泛发性银屑病:皮损数目较多,分布范围广泛甚至累及全身。⑥毛囊性银屑病:损害发生于毛囊部位,成人型主要见于妇女,毛囊性损害是泛发性银屑病的一部分,对称分布于腹部;儿童型的毛囊性损害聚合成非对称性斑块,好发于躯干及腋窝。⑦匐行性银屑病:皮损不断向周围扩展,使之呈匐行状。⑧蛎壳状银屑病:皮损糜烂、渗出,有污褐色鳞屑痂堆积,状如蛎壳。⑨疣状银屑病:皮损表面呈疣状,小腿多见。⑩点滴型银屑病:发病较早,常见于年轻人,发病前常有上呼吸道链球菌感染,损害为小丘疹,呈点滴状散在分布于身体各处,一般好发于躯干上部和四肢近端。脂溢性银屑病:皮肤损害类似于脂溢性皮炎,呈黄红色,边界不清,上覆油腻性鳞屑,常位于皮脂溢出部位。湿疹样银屑病:表现介于湿疹和银屑病之间。光敏性银屑病:在日晒后发病或皮损加重,称为光敏性银屑病。皮损好发于位于面部、手背、前臂及小腿等暴露部位,非曝光部位亦可有少数损害。反向银屑病:皮损局限于大的皮肤皱褶部位如腋窝、腹股沟及颈部,皮损为边界清楚的红斑,无鳞屑。头皮银屑病:头皮银屑病很常见(图6),表现为厚积的鳞屑性损害和斑块,皮损边界清楚,分布广泛或簇集,通常无断发及脱发现象,少数患者可出现脱发和秃发。黏膜银屑病:常见于龟头、口唇及颊黏膜等处,为边缘清楚的红色斑片,表面干燥,可有银白色鳞屑。尿布银屑病:系尿中尿素分解时产生的氨引起的变态反应所致。12%~55%病例有银屑病家族史。多见于婴儿,臀部及腹部首先发疹,为暗红或褐红色斑块,上覆银白色鳞屑,周围有银屑病样丘疹,损害可蔓延至躯干和四肢近端。

2.红皮病型银屑病 是银屑病的一种少见的特殊炎症类型。常累及体表75%以上,可累及所有的部位,包括面、手足、甲、躯干和四肢。可为突然发病或慢性银屑病逐渐发展而来。炎症明显、皮损扩展且不能有效控制的不稳定性寻常型银屑病或寻常型银屑病突然停止外用强效糖皮质激素、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或 MTX、伴发其他系统疾病、感染或情绪压抑时以及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均易发展为红皮病型银屑病。临床特征为全身皮肤弥漫大片红斑、水肿、脱屑,以红斑最为明显,常有边界清楚的小片正常皮肤存在(图7)。发生于面部时可有眼睑外翻。往往伴有发热、寒战、疲乏、情绪低下等系统症状。患者可有白细胞增加及核左移、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脱水,偶有肝功能异常。

3.脓疱型银屑病
(1)急性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Zumbusch 型):患者可有数年的寻常型银屑病史,然后发生脓疱型银屑病。男女均可受累。局部刺激、妊娠、服用避孕药、感染和停用糖皮质激素均为促发因素。临床特征为患者突然发生持续数天的高热、全身不适和关节肿胀,随后出现全身皮肤红斑、水肿、泛发性密集黄白色浅在性的无菌性针头至粟粒大小的小脓疱。脓疱一般位于明显发红的皮肤上,开始为小片状,以后融合成脓湖,围绕脓疱的红斑常扩展、融合,可导致红皮病样改变(图8~10)。除甲母质脓疱形成和甲完全丧失之外,病程较长者可出现指尖萎缩。其他全身表现包括体重减轻、白细胞增多、低钙血症和血沉增快等,患者可出现严重的系统病变、充血性心衰和继发感染。短期发热和脓疱形成呈周期性发作,一般治疗难以奏效,可持续数月或更长时间,但皮损亦可自发性消退。
(2)环状脓疱型银屑病:皮损在银屑病发作时出现或在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的病程中发生,倾向于扩展和形成扩大的环,环形红斑上出现脓疱为其主要特征。
(3)局限性脓疱型银屑病:本型银屑病缺乏全身症状,包括两种类型:掌跖脓疱型银屑病和连续性肢端皮炎。掌跖脓疱型银屑病好发于女性患者,发病年龄通常为40~60岁。表现为对称发生于掌跖部位的红斑、鳞屑性斑块伴反复发作的持续性无菌性脓疱,脓疱分批出现,1~2周内转变为褐色脱屑性斑疹。本病病程呈慢性经过,反复发作。
(4)疱疹样脓疱病:多发生于妊娠中晚期。病程可持续至分娩后数周。临床特征类似于急性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全身症状严重,可因体温调节障碍和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4.关节病型银屑病 又称银屑病性关节炎,是主要累及韧带、肌腱、筋膜和关节的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为一种血清学阴性的脊椎关节病。上肢关节受累较多见为其特征,在银屑病患者中的发病率为5%~8%。发病年龄一般为35~45岁,20岁内发病较少见,成人病例无明显性别差异。成年期发病较早者发生破坏性关节炎的可能性较大,预后较差,但儿童的关节炎常为良性病程。通常缓慢发病,但有1/3以下患者发病相当突然。全身症状者罕见,一般仅见于广泛关节受累的暴发性病例。临床上根据患者骨关节受累情况,目前将银屑病性关节炎分为5种临床类型,即主要累及远端指趾关节型、残毁性关节炎型、对称性多关节炎型、非对称性少关节炎型和脊椎炎(伴有或不伴有周围性关节炎)。
(1)皮肤病变:关节炎的发病率一般与皮肤受累的程度呈正相关,皮肤受累严重时关节炎发生率增高,广泛性皮肤受累者发生破坏或残毁性关节炎的可能性较大,但关节病变的缓解或加重与皮肤疾病的改善或恶化关系不大。多数患者,皮肤病变常在关节炎之前发生,但大约1/7的病例首先发生关节炎。部分患者的皮肤受累轻微,表现为耳后、臀沟的微小损害或少数甲凹陷点。HIV感染所致的银屑病样皮肤病变较为严重,HLA-B27阳性患者可能泛发脓疱型银屑病或伴有Reite综合征部分特征的中间综合征。
(2)关节病变:周围关节病及其伴发的甲病、腱鞘炎、起止点病和轴骨病变是银屑病性关节炎的特点。80%以上的患者表现为周围性非对称性少关节炎,可累及手足小关节、下肢大关节或大小关节同时受累。手足部受累表现为僵硬、指炎、关节炎和挛缩,大约5%的病例出现远端指趾关节的选择性累及。一个或多个指趾关节炎性病变对本病具有诊断价值。手足近远端指趾关节不同程度的受累是常见的表现,一般伴有掌指或跖趾关节炎,仅少数关节受累为本病的特征,一个或多个的关节发生强直亦是本病的特征之一,趾僵硬有时为初期表现或唯一的表现。本病可累及的大关节有髋、膝和踝关节,一般仅有单侧髋关节或膝关节病变,绝大多数误诊为退行性关节炎或创伤性关节炎,发病年龄较小及非对称性受累为银屑病性关节炎的诊断线索。大约15%的病例可发生手足关节较对称性受累,类似于类风湿性关节炎。二者的鉴别要点是银屑病性关节炎具有以下特点:关节受累并非完全对称,远端指趾关节炎,一个或多个关节强直,其他伴发病变如轴骨病变、腱鞘炎起止点病和甲病。约5%患者出现受累关节明显破坏,称为残毁性关节炎,绝大多数病例表现为一个或数个关节的非均匀性破坏,极少数发生广泛性关节受累。25%的残毁性关节炎患者有脓疱型银屑病。近20%有外周关节炎的患者伴有脊椎受累,可形成骶髂关节炎或沿脊椎呈不规则孤立散在分布的缘下韧带骨赘。小儿银屑病性关节炎常类似于成人,但孤立性腱鞘炎和单关节受累较常见,很少有全身受累。[收起]
根据皮损的特点,临床上银屑病分为四种类型,即寻常型、关节病型、红皮病型和脓疱型。
1.寻常型银屑病 是最常见的临床类型。初期典型损害为红色丘疹或斑丘疹,针头至绿豆大小,边界清楚,上覆多层银白色或云母样鳞屑,鳞屑容易刮除,刮除后基底可见一层发亮的淡红色薄膜即薄膜现象,继续下刮红斑表面出现小出血点,即点状出血,又称为Auspitz征(图1,2)。薄膜现象和Auspitz征为寻常型银屑病特征性表现。可缓慢扩大或融合成棕红色斑块,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皮损好发于四肢伸侧、肘、膝、头皮和腰背部。本病病程长,可持续数年至数十年,期间可反复发作。根据病情的发展,本病可分为进行期、稳定期和退行期。
...[详细]

并发症


(1)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物质丢失:由于牛皮癣大量脱屑,构成皮肤的蛋白质、维生素及叶酸等物质随之丢失。若皮损迁延多年不愈且泛发全身,会导致低蛋白血症或营养不良性贫血。临床表现为乏力、倦怠、面色苍白,易于感冒等症状。如果由于不正确的“忌口”而营养摄入不足,更会使上述症状加重。


(2)泛发性脓疱型牛皮癣导致脏器损害:有的寻常型牛皮癣患者会突然发生高热,关节肿痛,全身不适及血细胞增高,皮肤上迅速出现粟粒大小,密集的小脓疱。脓疱连成大片,干涸后于皮下再发新的脓疱,反反复复持续数月不消退,这就是泛发性脓疱型牛皮癣,此病常常并发肝,肾等系统损害,亦可因继发感染、电解质紊乱或衰竭而危及生命。


(3)关节型牛皮癣导致关节损害:关节型牛皮癣除有牛皮癣损害外,还发生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临床表现有关节肿大疼痛,活动受限,晨僵,甚至关节积液或变形。长久以后,关节可以强直。X线检查呈类风湿性关节炎改变,但类风湿因子检查阴性。有的患者血沉可以增快,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关节病型牛皮癣病程慢性,往往经年累月而不易治愈。


(4)红皮病型牛皮癣导致全身损害及继发感染:红皮病型牛皮癣少见而严重。表现为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或暗红,脓胀或伴有渗出,表面覆有大量麸皮样鳞屑。患者伴有头痛、发热、畏寒等全身不适。浅表淋巴结肿大,白细胞计数增高,若没有及时正确处理,极易造成死亡。由于皮损面积大,细菌易于侵入,会导致败血症而死亡;由于血液粘稠度增高,血容量不足等,导致心力衰竭而死亡;亦可由于肝、肾功能衰竭而导致死亡。
[收起]
(1)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物质丢失:由于牛皮癣大量脱屑,构成皮肤的蛋白质、维生素及叶酸等物质随之丢失。若皮损迁延多年不愈且泛发全身,会导致低蛋白血症或营养不良性贫血。临床表现为乏力、倦怠、面色苍白,易于感冒等症状。如果由于不正确的“忌口”而营养摄入不足,更会使上述症状加重。

(2)泛发性脓疱型牛皮癣导致脏器损害:有的寻常型牛皮癣患者会突然发生高热,关节肿痛,全身不适及血细胞增高,皮肤上迅速出现粟粒大小,密集的小脓疱。脓疱连成大片,干涸后于皮下再发新的脓疱,反反复复持续数月不消退,这就是泛发性脓疱型牛皮癣,此病常常并发肝,肾等系统损害,亦可因继发感染、电解质紊乱或衰竭而危及生命。

(3)...[详细]

实验室检查

显示非特异性贫血、血沉加快、血清补体水平及C-反应蛋白水平增加。类风湿因子及ANA抗体一般为阴性,血尿酸正常。

其他辅助检查

组织病理:
1.寻常型银屑病 表皮角化过度,伴有角化不全,角质层内或棘层上部可见中性粒细胞聚集,分别称为Munro微脓肿和Kogoji海绵状脓疱;真皮乳头内慢性炎性细胞浸润。
2.红皮病型银屑病 具有银屑病和慢性皮炎的特征,毛细血管扩张、真皮水肿、炎性浸润和海绵形成较明显。
3.脓疱型银屑病 Kogoji海绵状脓疱较大,真皮炎症浸润明显。
4.X线检查 周围性关节炎的特征为:
(1)非对称性关节病变。
(2)同时存在关节强直、骨膜性新骨形成、侵蚀及骨质溶解。
(3)远端指趾关节病变,一般表现为侵蚀、关节间隙变窄、关节内及关节周围积液。[收起]
组织病理:
1.寻常型银屑病 表皮角化过度,伴有角化不全,角质层内或棘层上部可见中性粒细胞聚集,分别称为Munro微脓肿和Kogoji海绵状脓疱;真皮乳头内慢性炎性细胞浸润。
2.红皮病型银屑病 具有银屑病和慢性皮炎的特征,毛细血管扩张、真皮水肿、炎性浸润和海绵形成较明显。
3.脓疱型银屑病 Kogoji海绵状脓疱较大,真皮炎症浸润明显。
4.X线检查 周围性关节炎的特征为:
(1)非对称性关节病变。
(2)同时存在关节强直、骨膜性新骨形成、侵蚀及骨质溶解。
(3)远端指趾关节病变,一般表现为侵蚀、关节...[详细]

诊断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皮损特点,好发部位,季节性可诊断。

治疗

银屑病治疗目的是防止每次发作,尽可能地延长其缓解时间。治疗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最重要的是要因不同的临床类型、分期、皮损的严重程度及部位而异。避免各种可能的诱因。急性期应避免刺激疗法如强烈的外用药物和紫外线照射,防止外伤,忌搔抓及热水烫洗。轻者以外用药物为主,重者可根据病情选用全身治疗。选择治疗时应权衡利弊,并需密切观测不良反应。病情控制后应坚持巩固治疗,避免突然停用药物。

1.外用药


新发的面积不大的皮损,尽可能采用外用药。药物的浓度应由低至高。选用哪一种药,要结合药物本身的性质和患者的具体病情。

1)维生素D3类似物
本类药包括卡泊三醇、他卡西醇等,用于斑块型银屑病疗效较好。卡泊三醇乳膏、软膏和(用于头部的)洗剂,每日外涂
2次其通常在8周内显效,长期使用不会产生依赖性。此药与糖皮质激素或UVB联合使用可提高疗效。对有骨质疾病、钙代谢障碍和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慎用,以免引起高血钙。

2)糖皮质激素 外用糖皮质激素仍是目前治疗银屑病常用的疗法。头部和掌跖部宜用强效激素,弱效激素适用于面部和间擦部。一般部位常用软膏和乳膏。头部则须用溶液(丙二醇)和凝胶剂。局部封包疗法可明显提高作用强度。

糖皮质激素对皮损的作用是暂时的。初期疗效显著,突然停药往往出现“反跳”现象。需要长期用药者宜采用间断疗法,即每23天涂1次。与其他药并用(如维生素D3类似物、维A酸类等),有利于巩固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

3)蒽林 常用于慢性斑块型银屑病。可配成软膏、糊剂和石蜡剂。常用浓度为0.05%1.0%,从低浓度开始,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逐渐提高。勿用于面部和间擦部,注意保护正常皮肤。皮损通常在23周后开始消退。

4)维A
凝胶和霜剂(
0.05%0.1%)每日外涂12次对银屑病有良效。因起效较慢,一般不作为一线药物单独使用。可与丙酸氯倍他索等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皮损控制后继续应用他扎罗汀,逐渐停用糖皮质激素。孕妇,哺乳期及近期有生育要求妇女禁用。

5)焦油类 常用的焦油包括煤焦油、松馏油、糠馏油和黑豆馏油等,配成5%%浓度的软膏外用。煤焦油对于慢性稳定性银屑病,头皮银屑病和掌跖银屑病疗效较好。禁用于孕妇,脓疱型和红皮病型银屑病。现已有一些无色、无臭的煤焦油制剂,其效力接近粗制品。可溶性煤焦油可用于沐浴,煤焦油香波用于洗头。煤焦油醑剂用于涂搽,对头部银屑病治疗有效。

(6)免疫抑制剂等其他外用药 如他克莫司,匹美莫司外用治疗,封包治疗顽固性局限性银屑病。0.03%的喜树碱软膏,5%的水杨酸软膏等。


2.内用药


(1)甲氨蝶呤(MTX) 是一种叶酸还原酶抑制剂,可阻止表皮细胞增殖时DNA合成,抑制细胞核的有丝分裂。MTX可以抑制体内被激活的淋巴细胞增殖和减弱CD8细胞的功能和抑制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性,MTX是系统治疗银屑病的标准用药,但长期用药可引起肝脏广泛性纤维化和肝硬化,故在应用时需注意。MTX适用于红皮病型、关节病型。脓疱型、泛发性银屑病及其他常规治疗效果较差者。有肝肾功能异常、妊娠或哺乳、白细胞计数减少,活动性感染性疾病、酗酒、免疫缺陷及其他严重疾病等疾病时避免使用。


2)维A酸类
A酸类药物可以调节表皮增殖和分化以及免疫功能等,用于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红皮病型银屑病,严重斑块状银屑病,单独服用或与其他疗法联合应用,有较满意的疗效.常用药物有阿维A酯,阿维A等维A酸类药主要副作用为致畸胎,研究证明停服阿维A2年仍在尿中测得阿维A酯,而部分阿维A可转化为阿维A酯,因此,育龄妇女停药后的2年之内应采取避孕措施:服药期间出现唇、眼、鼻黏膜干燥,皮肤弥漫性脱屑及毛发脱落。长期服用时可出现血脂升高。肝脏损害等,但停药后可恢复。

3)糖皮质激素 本类药不应常规系统用于银屑病,因为效果不大,且在停药后症状反而比原来还严重,甚至可诱发急性脓疱型银屑病或红皮病型银屑病。但是,由于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作用,对红皮病型、关节病型和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在用其他疗法(如MTX)无效或有禁忌的情况下,可以慎用。

4)免疫疗法和生物制剂疗法 环孢素A,他克莫司,霉芬酸酯等免疫抑制剂目前应用于严重型银屑病有较好疗效。一些新型生物制剂,如细胞因子阻断剂依那西普(益赛普)应用是银屑病治疗的新进展,但其价格昂贵,存在不良反应,临床应用需进一步观察。

5)抗生素 部分银屑病的发生和复发与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物感染有关,特别是急性点滴状银屑病常伴有急性扁桃体炎或上呼吸道感染,这些病例可应用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治疗,疗效良好。某些抗生素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如红霉素。部分患者皮脂溢出部位有马拉色菌大量繁殖,可应用酮康唑洗剂治疗。

3.物理疗法


可应用紫外线,光化学疗法(PUMA),宽谱中波紫外线(BB-UVB)疗法,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疗法,水疗

4.中医中药治疗


可应用中草药和复方青黛丸、雷公藤、复方丹参片等中成药。




[收起]
银屑病治疗目的是防止每次发作,尽可能地延长其缓解时间。治疗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最重要的是要因不同的临床类型、分期、皮损的严重程度及部位而异。避免各种可能的诱因。急性期应避免刺激疗法如强烈的外用药物和紫外线照射,防止外伤,忌搔抓及热水烫洗。轻者以外用药物为主,重者可根据病情选用全身治疗。选择治疗时应权衡利弊,并需密切观测不良反应。病情控制后应坚持巩固治疗,避免突然停用药物。
1.外用药
新发的面积不大的皮损,尽可能采用外用药。药物的浓度应由低至高。选用哪一种药,要结合药物本身的性质和患者的具体病情。
(1)维生素D3类似物
本类药包括卡泊三醇、他卡西醇等,用于斑块型银屑病疗效较好。卡泊三...[详细]

预后

本病病程长,可持续数年至数十年,期间可反复发作。有不用药而自愈者亦有用药加重者,还有因用药而出现全身红皮病样损害的病人。

预防

1.去除可能的病因 如提高机体免疫力,防治扁桃体病或上呼吸道感染。
2.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不要过度追求疗效,正确对待疾病,保持好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