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胆石症原理
2016年02月14日 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中药治疗胆石症原理
胆石症在我国常见,属中医胆胀、胃脱痛、痞满等范畴.中医治疗胆石症主要有药物治疗、针灸治疗以及由针灸发展而来的耳压疗法等,其中以药物疗法最为常用。
中药对胆管系统动力学影响的研究
促进肝细胞分泌胆汁、增加胆汁分泌量;增加胆管压力;松弛胆管奥狄括约肌;协调十二指肠和胆管系统的运动;增加血浆缩胆囊素水平及调节蛋白表达,从而增加胆管系统动力及协调力;调节与胆汁分泌有关的胃肠激素水平等。张静等通过研究胆宁片对大白鼠的利胆作用发现,胆汁流量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而递增,提示胆宁片有促进胆汁分泌的利胆作用。郑长春等报道大黄、番泻叶、芫花、金钱草、茵陈、虎杖、青蒿、柴胡、半边莲等均可使胆汁流量增加;大黄、番泻叶、巴豆、芫花、姜、半夏、大青叶、丹参等可不同程度地降低奥狄括约肌张力。
减少致石性胆汁组分
胆石症是由于胆色素、胆固醇、黏液物质及钙等胆汁成分,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析出、凝集形成石头而导致的疾病。目前关于中药对致石性胆汁组分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中药对胆固醇代谢、胆红素代谢、黏蛋白蛋白及胆汁中钙离子浓度影响的研究上。朱培庭等用豚鼠胆色素结石模型,对胆宁片的防石作用与致石胆汁影响的观察发现,胆宁片能明显降低肝脏、胆汁β-葡萄糖醛酸酶活力、降低胆汁中游离胆红素与钙离子含量,逆转成石趋势,使实验动物的成石率由86.6%下降至26.6%(P<0.01),有明显的防石作用。
减轻胆管感染
目前诸多研究发现中药对胆囊的作用除了增强其收缩力防止淤胆外,尚能保护胆囊黏膜避免受致石胆汁的刺激,起到保护胆囊、消除炎症的作用。龙明照等]在观察胆腑舒胶囊对实验性胆囊结石胆汁卵磷脂、总胆汁酸、黏蛋白及血清脂代谢影响的同时,发现模型组实验动物胆囊组织有明显的炎症水肿,其炎症刺激了胆囊黏蛋白分泌,使胆汁中黏蛋白含量升高,致使胆囊胆汁排泄不畅。应用胆腑舒胶囊治疗后胆汁中黏蛋白的含量明显下降,胆囊水肿减轻,胆囊动力学环境改善。
总之,中药防治胆石症的机制与西药单一的靶点作用不同,中药是多靶点、多途径、多层次整合发挥作用的,这一点虽然给中药防治胆石症的实验研究带来了相当的难度,但也许正是这点才会开启成功之门,研制出高效安全、方便价宜的新制剂,降低胆石症患者的手术率及复发率,造福于广大民众。